【传奇黑寡妇的中国岁月】
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里,住着一位特殊的黑衣女士。这架重达10吨的P-61黑寡妇战斗机,已经在华度过了81个春秋。她曾与湖北农民联手击落日机,为川大学子上过航空课,还见证过无数新人的幸福时刻。如今,这位战争女神褪去硝烟,成为15万访客的航空启蒙老师。
一、烽火中的不速之客
1945年9月,重庆白市驿机场笼罩在胜利的喜悦中。三架P-61完成护航任务返航时,意外突然降临:领航机为避让地勤人员冲出跑道,燃油泄漏引发大火。当浓烟散去,唯有一架编号423的黑寡妇完好无损——这个偶然,让她成为中国战场唯一幸存的该型战机。
北航老馆长回忆,清理机舱还发现美军飞行员留下的生活痕迹:半盒巧克力、几包骆驼牌香烟,还有一副被摸得发亮的扑克牌。这些物品如今虽已不在,却为这架钢铁巨鸟添了几分人情味。
展开剩余71%二、跨越千里的迁徙
1952年深秋,川大航空系师生面临北迁。如何运送这架翼展20米的大块头成了难题。工人们先将机翼、尾翼拆解,用油布包裹后装上卡车。途经简阳险峻的山路时,车队不得不夜间停驶,当地村民举着火把为运输队照明。
在重庆码头,起重机将机身吊上驳船。途经三峡时,船工们喊着号子与激流搏斗。当这架钢铁凤凰最终落户北航时,她的零件足足装了17节火车皮。
三、博物馆里的跨国情缘
1996年春天,美国老太太玛丽安抚摸着机身上的弹痕潸然泪下。她叔叔约翰曾是这架战机的雷达员,战时常带着爱犬幸运执行任务。玛丽安展示的老照片里,年轻飞行员们抱着小狗在机翼下嬉戏的场景,让冰冷的金属有了温度。
如今在博物馆,孩子们总爱寻找当年小狗抓挠留下的痕迹。而玛丽安捐赠的500美元,则变成了机舱里新换的仪表盘玻璃。
四、暗夜女王的战场传奇
1944年夏夜,湖北老河口的农民王守田正在值更。突然,远处传来梆梆的竹梆声——这是中国军民发明的土雷达。声浪很快传到机场,美军飞行员詹姆斯立即驾机升空。借助机载雷达,他们在漆黑中锁定日机,四门20mm机炮喷出火舌,敌机顿时化作火球坠入汉江。
诗人流沙河回忆,天亮后村民捡到烤熟的白萝卜,还打趣说这是黑寡妇送的宵夜。这种夜间猎杀让日军闻风丧胆,到1945年7月,仅第426中队就击落了62架敌机。
五、从战争机器到科教使者
如今在展厅里,黑寡妇与新中国航空成果比邻而居。她的左侧是1958年北航师生百日攻坚造出的北京一号,右侧则是创下续航纪录的冯如三号。每天清晨,阳光穿过穹顶洒在这三代飞行器上,仿佛完成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
当年我们就是摸着她的液压系统,才搞明白起落架收放原理。已退休的郦教授常带着孙子来参观。而在不远处的实验室里,学生们正用3D扫描技术为她建立数字档案。
这架见证历史的战机,仍在续写着新的故事。每周二上午,总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兵在机翼下敬礼,而下午又换成叽叽喳喳的少先队员。或许正如北航校训所言,这位钢铁师者仍在完成她最神圣的使命——让梦想持续翱翔。
发布于:天津市华泰优配-炒股平台杠杆-软件炒股杠杆-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