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过去的20年里,伊拉克有超过500万人沦为难民,贫困线下的人口超过40%,而这个国家坐拥着全球9%的石油储量。一个原本富得流油的国度,却变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是谁让这个“黄金之国”满目疮痍,谁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文明盛宴变成了废墟与绝望?到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去了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扒一扒伊拉克这20年,从巅峰到深渊的命运急转弯。
2003年,美军挥师直入巴格达,一时间枪声、炮火、火光和美国梦齐飞。小布什站在一票支持干预中东的盟友中间,高喊着“解放伊拉克人民”,翻旧账说萨达姆拥有“毁天灭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有人就不买账:联合国安理会迟迟没做授权,法国、德国死活不愿下场。美英联军说自己要“为伊拉克带来自由”,可反对派直接抡起喉咙喊:“盲目入侵,就是现代的抢劫!”是不是很魔幻?还有人说,美军不是解放者,是占领者。说到底,这场战争到底是救赎,还是祸端?悬念埋下了,后续的故事远比你想象的纠结。
美国人说:“冒出来,鱼龙混杂,看似大家都能分杯羹,实际上平民成了第一批受害者。有人痛骂当地的腐败,大骂西方企业在重建中分肥,89%的重建经费用来“支持”外企,留给伊拉克人的几乎什么都没有。其实最心酸的是普通老百姓,原本安稳的日子“一夜回到解放前”,水电供应成了奢侈,孩子们读书似乎成了梦,他们才是战争里最无助的那一拨。
表面看,伊拉克开局就像做了次全身麻醉,各路反对派、游击队与宗教武装蜂拥登场,美军本以为半年就能搞定新秩序,谁知结果只是把瘤子换成癌。新闻联播里的“新政府成立”,实际天气预报一样变幻莫测。美国人自认为“花了几万亿美元干了一件善事”,可伊拉克人连晚上八点的电都保不住。更搞笑的是,2018年好莱坞明星朱莉访伊后说“这里人一无所有,但他们自由了”。这话差点让摩苏尔的政论家气到直接“绝交”联合国。有人说,伊拉克就像被按在地上起不来,经济结构全崩盘,贫困蔓延、人才流失,他们的痛苦变成了西方网络上的“人道主义美谈”,却没人执着地帮他们止血。反对声音响亮: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民主与自由?
正当外界满心以为“美国绝不会白白流血”,不少美国人开始反思:伊拉克战争到底赢了啥?2014年,ISIS忽然冒出来,靠着“前朝萨达姆老部下”加持,差点把伊拉克分成两半。原本的独裁者被拉下马,恐怖组织却“卷土重来”,让美国的梦瞬间醒了头疼。美军成了解放者变成了众矢之的的侵略者。这下连美国民众都急了,小布什访问伊拉克被记者丢鞋成了著名“名场面”,反战情绪蔓延到全世界。一场花掉2万亿美元的仗,换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更深的分裂、更多的难民、永无宁日的乱局。原来,破坏总是容易,建设却难如登天。美国以为解散伊拉克军队和政府,就能一劳永逸,却造就了更多的“地下萨达姆”。
美军宣布“完成任务”后陆续撤离,伊拉克战场瞬间成为全世界极端组织的角力场。库尔德人、什叶派、逊尼派和各地武装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连外部的伊朗、土耳其和沙特,都要分一杯羹。这个曾被称为“人类文明摇篮”的地方,如今只剩下权力的真空和无尽的纷争。伊拉克政府号称每月靠石油进账60亿美元,但因为层层贪腐和盘剥,普通人却连水果都买不起,基础设施三十年没啥动静。更悲哀的是,大批大学生拼命出国,80%留不下来,城市夜里一片漆黑,像极了“发财梦睡到一半突然被闹钟拉醒”。失业率飙升到50%,年轻人人人苦着脸:要么参军、要么去当警察,剩下的多半成了武装新兵,被恐怖分子招募。吃饭都难,谁还有力气谈“民主”?
都说美国“拯救”了伊拉克,把萨达姆赶下台了,是不是很伟大?这些年你没发现吗?萨达姆被绞死后,伊拉克“自由了”,但自由换来的却是一地鸡毛:恐怖袭击频发、腐败横行,平民流离失所。说到这里,不得不给美国点个“赞”——毕竟有能力把一个石油大国打回原地,还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打错了”。搞笑的是,特朗普2020年亲口承认:“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在那里打了一场没有意义的仗。”多么的诚实!要是能早点开窍,也许伊拉克就不会烂到现在这步田地了。美式“民主输出”在这变成了“输出混乱”,美军撤军如甩包袱,伊拉克只能自认倒霉。难怪有人感叹:“20年了,这片大地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受的伤害却比那东西还猛。”总结一句,伊拉克把“资源诅咒”这四个字演到了极致,有石油却穷得叮当响,明明是文明发源地,却成了现代社会的烂摊子展台。
讲真,今天的伊拉克,外面看是“石油王国”,里面却是一锅永远煮不熟的乱炖。有人说这是“得到自由的代价”,也有人骂“西方只是来分蛋糕”。你怎么看?要是没有美国的“解放”,伊拉克就真会更好吗?欢迎在评论区斗嘴——你认美国的“民主火种”,还是觉得“换了一茬人继续苦”?
华泰优配-炒股平台杠杆-软件炒股杠杆-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