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旅以抵繁星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202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5年6月3日-2025年6月12日
(09:00-17:00 节假日正常开放 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1号、2号、2A号展厅
前言
距离1981年中国画系(中国画学院前身)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四载春秋。岭南画学开枝散叶,传承有序,“学脉旁分,攀援日众”,直面生活的艺术主张从未改变过。2025年仲夏的研究生毕业展,像极了一位熟悉的老朋友,在端午节前后如约而至。中国画学院的三十三位研究生毕业班同学,经历了数月的钻研与打磨,交出了他们的毕业答卷。
我抱着好奇之心,仔细地欣赏了每一位同学的作品,读到动人之处,禁不住耳边回荡起印度诗人泰戈尔《生如夏花》中的一段诗句: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美好的青春,好似“璀璨的夏日之花”,在骄阳下怒放。多么想停下匆匆赶路的脚步,在记忆里永远留住与老师们、同学们欢聚的每时每刻。“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时光荏苒,岁月流转,艺术人生本是一场苦旅。艺术创作者仿佛跋涉中的旅人。“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同学们在读研期间,可谓品尝了旅途中的酸甜苦辣,心志受其苦,筋骨受其劳。“劳歌”的咏唱,正是绘画作品中悠长的低吟,激昂的渲泄,烟岚云岫的心醉,琐碎日常的温情,辽阔夜空的凝视,漫溢出思想的点点星光。
苦心孤诣的三年寒窗,离不开导师的教诲、亲人的支持、爱人的关护和友人的帮助,然而一曲终有尽,烟花绚烂的毕业礼落幕之时,也是离别之时。人生旅程依旧漫长,循此苦旅,以抵繁星,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陈朋
2025年端午
·202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作欣赏·
人物画
《谯国夫人巡抚岭南百越图》
240cm × 178cm 纸本重彩
创作说明:创作取材《隋书》载冼英冼夫人“张锦伞、领彀骑”辅隋使巡抚百越史实,融苏轼“三世更险易,锦繖平积乱”诗意。画面以锦伞仪仗、骑卫战船与百姓箪食迎迓为经纬,再现南朝至隋汉越融合、边地归心的历史场景,以丹青笔墨致敬这位“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安邦定鼎之功。
《浪》
178cm × 220cm 绢本设色
创作说明:夏日,海风热烈,沙滩上的人熙熙攘攘;冬天,海风冷冽,沙滩上只留下寥寥只影。对于海滩来说,野海滩更贴近自然的海洋,天空海浪沙滩礁石显得如此纯粹,对于人来说,人们对海洋一般是喜爱,另一半是敬畏,人在这些大自然的产物之前显得如此渺小。人与海滩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微妙而永恒的对话。
《芯片时代:货郎重现》
240cm × 182cm 纸本设色
创作说明:本创作以古代《货郎图》中的货郎为第一视觉展开,呈现出的是古今货郎的转变。画面的中心由货郎发散的线路连接着各种人物、货物而汇集成线路板,展现着芯片时代下网络线上购物中的货郎,使得货郎的形象、职能在当代有了新的演绎。
《电子画布上的身体习作》
123.4cm × 174.5cm ×5 纸本水墨
创作说明:一些关于潜意识、数字虚拟与身体的尝试。
《白日梦》
183cm × 339cm 纸本水墨
创作说明:本次创作以女孩为主要元素,结合对生活中敏感的物象用写意的水墨绘画方式来表现个体的情感点。作品用淡墨为主的表现方式,体现不同阶段和状态下的感受,探索生活中个人的感受在水墨中的转译。
《毕业生》系列
200cm × 145cm ×3 纸本设色
创作说明:作品《毕业生》描绘对象为身边的同学,意在记录即将面临毕业的同学们对于未来毕业生活的不确定性的思考。研究生期间主要运用传统水墨工具进行实验水墨人物画的绘画语言探索,这组作品希望能够在保持笔墨特性的同时充分结合自身探索的技法,表达出我对于同学们以及都市青年气质的画面效果。
《漂流记》
130cm × 200cm 绢本设色
创作说明:江河城市里的人是幸福的,他们能从河流中领悟“时间并不存在”这一秘密,对河水来说只有当下,认出生活也是一条河。摇啊摇啊摇,顺着水流乘船而下,只是往前,也只能。
《啊!海岛》
91cm × 131cm ×3 绢本设色
创作说明:每当我远行时,总会想起大海;每当我努力想起大海的样子时,总想再看一次大海。
《晨市》
200cm × 128cm 纸本水墨
创作说明:人的“物质性”往往与环境紧密相连,靠山则吃山、靠海则吃海,人也在“环境”的塑造下成长。一直于城市中穿行的我,身处其中,有的声嘶力竭,有的精挑细选。我呆站在忙碌的人群中间,方言竟一个字也听不懂,情境像似一出嘈杂的默剧。这样的感受对我有一种抽离,也激起我对广阔世界的向往。
《魁绯娜如是说》(其一)
33cm × 66cm 纸本设色
创作说明:改编自尼采《苏鲁支语录》,结合中国画材料技法与连环画形式,对经典的新时代演绎。
山水画
《晨曲》
180cm × 485cm 纸本水墨
创作说明:晨光照在烧过的田地上,晃醒沉睡的田野。野草像琴弦低低颤动,草垛和稻杆在风里沙沙作响,炊烟扭着腰往天上爬成曲调。鸟群飞过时,翅膀在天空写下最高的音符。所有声音从露水凝住的空白里冒头,等雾气散干净时,又变成泥土里来回哼唱的老歌。
《渔汛满仓归》
220cm × 164cm 纸本重彩
创作说明:以纸本重彩的形式表现渔船满载而归的喜悦。
《百里峡》
220cm × 30cm x 10 纸本水墨
创作说明:此稿得于河北野三坡百里峡。昔洪灾侵扰,今山河重整。百里峡如刀劈玉屏,谷深百米,宽不盈十丈,峭壁接天,泉溪隐现,灵气浮动。遂作竖幅十米长卷,纳百里嶂谷,探造化之幽。
《漫山皆云梯 天河俯作溪》
288cm × 174cm 纸本设色
创作说明:梯田之神形,如大地之年轮,登高俯瞰,梯田如带,环山而绕,上接宵汉,下临深谷。云雾生时,恍若仙家阆苑,晴空朗照,分明人间丹青。
《倒春寒》
185cm × 225cm 绢本设色
创作说明:笔者意图构建一个非现实的蓝色调树林秘境,繁密的树影交错中透出远处被日光照耀的一片圣地。倒春寒的气候寒冷潮湿,但也预示着春天已经到来,气温即将回暖。所以当下的困境都不会持续太久,我们终将迎来希望。
《雪是地上的云》
165cm × 200cm 绢本设色
创作说明:《雪是地上的云》构筑了一扇穿梭虚实的门。黑犬静立于拱门内的雪原,墨玉般凝结的目光穿透绢布与观者相触,在呼吸交错的刹那,凝固的时空褶皱悄然舒展。门外,赭红与靛蓝的几何纹饰凝筑成墙,缀满西域乐器的暖调;门内,雪絮悬停于松枝,河水蜿蜒向不可测量的白——两个世界被目光缝合,又在触探中碎裂成镜。当冰晶坠落的轨迹与鼓面雕花的弧线共振时,所有边界都溶解于这场静默的对视里。
《云锁湘桥》
250cm × 400cm 纸本水墨
创作说明:延续对老家潮州古城区的一连贯主体进行创作,本次创作通幅采用墨色完成,以游人或矗立或行走于湘子桥之上作为视觉中心,除此之外一切元素概括进韩江江面内烘托主体湘子桥部分,是对家乡的感怀也是依恋。
(请左转手机横屏欣赏)
《北冥之歌》
200cm × 520cm 纸本设色
创作说明:水界是存在于大自然的一种更博大更神秘的形态。未知的海洋使人产生的胆怯感与“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与壮志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作品以山水画视角直面海洋世界,尝试在陌生与熟悉之间找出一种矛盾的统一。
花鸟画
《在水之湄》
220cm × 190cm 纸本设色
创作说明:此件作品以鸬鹚为题材,呈现自然中动物和谐共处的状态,通过鸬鹚、巨石、云雾的组合,表现鸬鹚间和谐共处的场景。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寄托,表现自然生灵的主题,突出笔墨情趣意境。
《默照》
240cm × 155cm 绢本设色
创作说明:穿行狮子林,见怪石如参悟的老僧,残荷作低垂的经卷,衰败处藏着生命的另一种圆融。白鹭掠过,抖落半阙未言的偈语。执笔绘制,不求尽摹园林形色,惟愿将石隙漏下的幽寂、水面倒映的清旷,连同鹭鸟振翅时惊起的空灵禅意,凝于素绢。愿你驻足凝视这方天地之时,能暂抛尘嚣,与内心的空明悄然相遇。
《一隅芳歇》
180cm × 160cm 纸本设色
创作说明:整幅画以一个静谧柔和的居家角落为背景,家具中斑驳的质感铺陈出时光的厚度,小猫与花之间暗涌生机,试图捕捉日常生活里那些被忽略的诗意间隙,当光、物、生命在某一刻偶然交织时,平凡角落也能成为心灵的栖居地。
《流光》
170cm × 240cm 纸本设色
创作说明:以校园景观为题材,岭南植被的繁茂葱郁充满蓬勃生机,五只羊雕塑静立丛林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阳光透过叶隙洒落,营造出流光溢彩之境,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一天又开始了。
《枯荣有时》
200cm × 70cm 绢本设色
创作说明:《枯荣有时》以淡绿底色托起多瓣白荷,斑驳花瓣与清透丝绢相融,凝练出的静蕴生机。创作中历经十余稿试验,重构构图、技法实践,最终定格荷塘清翠的感觉。后延伸绘制以飘零枯叶入画,与鲜润绿荷形成时空对话。寄寓绽放与沉淀的生命节律,亦通过材质肌理与水色层次,演绎\"生发有时,凋零有度\"的东方哲思。
壁画
《春和景明》
196cm × 200cm 综合材料
创作说明:青碧峰林簇拥漓纹水系,黛瓦参差隐现于石骨嶙峋间,古建研习脉络随江流盘绕山坳,岩彩叠染出广西喀斯特地貌特有的溶蚀肌理,石韵木构间见学术考据与自然生机的共生共栖。
《未竟长夜的回首》
150cm × 280cm 纸本重彩
创作说明:《未竟长夜的回首》聚焦当代青年群体在时代浪潮中的精神觉醒。作品以“回首”为支点构建时空隐喻:画中新青年、新生命逆风驻足的姿态,既是对来路的凝望,亦是对前路的校准——长夜象征成长必经的混沌,猎猎风势暗喻现实阻力,而人物脊背始终垂直于大地的稳定感,则成为信念可视化的注脚。通过动态的“停驻”而非“前行”捕捉生命进阶的本质:真正的启程发生在对自我与时代的双重确认中,那些被风吹散的发丝与翻飞的衣裳尾摆,共同构成新青年破茧时最诚实的生命切片。
书法篆刻
《念奴娇.中秋》
288cm × 52cm × 6 纸本设色
《念奴娇.中秋》细节图
创作说明:《念奴娇·中秋》是苏轼对月抒怀的经典之作。我选择以草书形式表现这首词。中秋词中既有“人间如梦”的苍茫,又有“醉倒风前”的疏狂,草书的奔放是词中旷达的肉身,墨色的枯润则是月下独酌的倒影。
《印里山河》
46cm × 69cm × 18 纸本、石材
《印里山河》细节图
创作说明:作为成长于中国的幸运青年,我以篆刻刀镌刻时代山河,十六方印蜕铸成中国建设的金石图谱。取法浑朴秦汉印风为根基,凿痕间存风雪砥砺之迹、砂砾荡涤之痕,回溯改革征程,那些自苍茫大地崛起的钢铁森林、横跨天堑的飞虹长桥、盘曲如篆的铁道银线,皆砥砺青年在盛世宏图中勇毅前行。
《古简新构》
120cm × 60cm × 6 纸本设色
创作说明:本作取材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参唐墓志楷隶构形之例,以楷法重释古字,复现简书之朴。形式仿古籍,借鉴徐冰《天书》理念,然所书文字皆据实字构形,旨在引发观者对书法本质与文字演变的再思考。
(请左转手机横屏欣赏)
《南镇祁梦》
73cm × 330cm 综合材料
创作说明:作品内容取自张岱《南镇祁梦》,借其梦境祈愿的文字,表现文人对命运与理想的追问。纸本经各种材料丰富视觉肌理,试图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构建一个“梦”的场域,使传统书法超越平面,承载更丰富的哲思与感知。
(请左转手机横屏欣赏)
《石苍舒醉墨堂》
30cm × 340cm 纸本水墨
创作说明:东坡《石苍舒醉墨堂》赞石氏草书之妙,兼抒人生感怀。诗中主张自然书道:唯有勤学苦练,方能突破束缚,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本人酷爱草书艺术,深慕东坡艺术追求,特以怀素上人大草笔意书写东坡诗,遂有此作。
《往复书简——我与朋友》
尺寸不一 纸本水墨
《往复书简——我与朋友》细节图
创作说明:梅雨洇透的午后,毛笔在笔洗中膨胀成蕨类植物。在纸上与自己“对话”,字迹总不自觉地向右上倾斜,像被潮湿记忆拉拽的船缆。与朋友往來的信札折痕处,积着未拆封的蝉鸣,盛着未说尽的夏日与晨光。
《追古》
290cm × 248cm 白宣
《追古》细节图
创作说明:作品以好大王碑为基调,追求古拙生动、活泼可爱之趣,将篆书用笔融入到创作中,使作品更富拙朴意味。
《岁月草草》
50cm × 50cm ×3 纸本水墨
创作说明:本作品以陈奕迅三首横跨16年的歌曲为创作载体,选取\"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任我行\"\"特别鸣谢你\"三段具人生隐喻的歌词,通过草书形式探究流行文化符号对个体生命观的建构。借助草书的流动性与张力,呈现从青春迷惘、自我探寻到生命和解的精神成长的人生轨迹记忆。
华泰优配-炒股平台杠杆-软件炒股杠杆-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