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海日报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市多维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
幼儿园老师带着孩子们在田地里探索。
劳动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文/图
温暖的教育如同一座灯塔,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如同一把钥匙,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路上,有些孩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步步升学进入理想的大学;有些孩子学习职业技能,拥有立足社会的专业本领;有些孩子虽有残疾,但他们也可以迈入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门,学习生活技能……近年来,我市不断扩优提质,推动多元教育协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前教育
在探索中成长
学龄前的孩子正在逐步探索世界,如何让他们快乐成长又能学到知识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题。
在海勃湾区第十四幼儿园,校门口的一片菜地里瓜果成熟,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地里收获、整理田地。
“哇,好大的茄子。”
“这儿还有一颗大西瓜。”
“你们从种植开始,看着这些植物一点点长大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呀。下个学期我们继续种植好不好。”
“好。”
……
在海勃湾区第十四幼儿园,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带着“童趣”的教育。从教室门口孩子们自己设计的铭牌到喝水、上卫生间的记录,从教室内部设施的布局到趣味性课堂的设置,每一个设计都有孩子们的参与。这里鲜少有传统式的讲课,但是每一个课堂都能提升孩子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
“我们遵循幼儿自然成长规律,创造自然、自主、温暖、有趣的教育氛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沿着自己的生命成长轨迹攀缘而上、润泽而生,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海勃湾区第十四幼儿园副园长越平说。
学前教育方面,目前,全市有幼儿园45所,在园幼儿11770人,教职工2437人,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10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2.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7.2%,分别高于国家、自治区目标任务7.9个和12.2个百分点。
我市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优质资源广泛覆盖,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占到全市幼儿园总量的三分之一。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以3组自治区幼小衔接试点园(校)为依托,充分发挥1个市级幼小衔接示范区和19组市级幼小衔接试点园(校)的带动作用,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小学化”倾向得到全面治理。
义务教育
五育融合齐发展
步入小学、初中,对于学生的要求有所变化,如何在文化课的基础上五育融合、减负增效,成了这个阶段的重点。
近年来,海勃湾区采取“管理联合、文化联通、研训联动、特色联创、资源联享”的模式打造了4个紧密型教育集团,有效缩小区域内教育差距,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进一步扩大。
海勃湾区第一小学新桥校区(原海勃湾区第六小学)在紧密型教育集团建成后教育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我们将两个学校的优势特色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新桥校区基础课程相对薄弱,但是特色课程极富亮点,所以我们在师资调配和课程结构方面做了很多调整。”海勃湾区第一小学校长赵德孚说。集团化办学打破了课程“供给墙”和教师发展“瓶颈”,建成了校区间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组建团队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两校区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统筹教师培训,共同开展骨干教师联盟课、集体教研共同备课、优势学科相互交流等3个系列20余次深度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课堂增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新桥校区打造的数字媒体艺术社团、人工智能社团、金帆书法社和‘小百灵’合唱团4张特色名片,让学生们通过参与社团树立自信心,进而带动日常课程学习的热情,现在这里的孩子自信、有规矩,和我们刚集团化办学时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德孚说。
在初中阶段,基础教育与五育融合齐发展的态势更为突出。
市第八中学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推出“行真”特色作业设计理念,通过增加实践操作、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小组合作、项目式作业、阅读写作型、艺术创作型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动手制作、亲身体验,以实践助推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市第八中学还推行“走班制”,根据基础能力和个人意愿,学生可以选择每门课程在基础班级或是快班听课,根据后期能力的变化随时调整。经过多种方式教育教学,现在学生上课积极性提升,听课质量明显提高。
在五育方面,市第八中学形成了体育育人、劳动育人的办学特色和“暖光”爱心基金以及垃圾分类环境教育、急救教育三大亮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方面,我市成为自治区唯一一个整市一次性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的地级市,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选入中国教育督导改革创新案例。为进一步巩固优质均衡成果,我市评选9所教学改革实验校,推动全市农区学校、薄弱学校实现集团化办学100%覆盖。
高中教育
课改助推齐进步
随着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和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理念的变革,课堂教学改革承载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我市也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了“大功夫”。
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东西,提升能力,成了市第六中学急需解决的问题。2020年,市第六中学开始推行课改,2022年推出“四维生态课堂”体系,并于2024年底推出2.0版。
四维生态课堂即目标教学、分层设计、合作学习、评估管理4个维度。通过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后,根据目标分层次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最终在课程教学完成后进一步评估分析。
“四维生态课堂对于老师的要求更高,从原有的‘我’怎么教转变为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课程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现在采取大小教研备课的方式,通过不断磨课,让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教师能力不断提升。”市第六中学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中心主任肖瑞利说。
在四维生态课堂推行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断提升。由于课程在设计时便针对不同基础能力分层次布置课堂内容,老师教学时再根据班级有所调整,因此所有学生都有能够学习掌握的模块。学生史子腾入校时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在四维生态课堂的推动下,他现在已经成为学校前几名的学生。“现在的课堂设置特别灵活,我在课堂上从理解简单问题开始不断增强自信,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所以才有了成绩的飞跃。”史子腾说。
“我们用了5年的时间课改,学生和老师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老师的教学理念更为先进,接下来我们还会不断推出3.0版、4.0版等,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合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市第六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贺晓磊说。
高中教育方面,我市制定实施《乌海市一体化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工作方案》,“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持续推动各高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模式,市第一中学深化“211”课堂、实施创新人才强基班招生;市第六中学推行四维生态课堂以艺体特长生培养拓宽学生升学路径;市第十中学推行“145”课堂模式,构建以“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市职业技术学校设立综合高中试点班。全市普通高中学位从2024年的74%扩大到今年的82%。
华泰优配-炒股平台杠杆-软件炒股杠杆-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